現如今,隨著脫模劑行業(yè)的快速發(fā)展,脫模劑的種類越來越多,而目前國家并未出臺系統(tǒng)的檢測脫模劑效果的方法。因為不同成分的脫模劑需要不同的檢測標準與方法,如礦物油基皂質乳液、高分子聚合物系列乳液、微乳化液、固態(tài)粉體等。由于標準不明確,工程隊伍無法準確識別和選用合宜的脫模劑。一些供應商投其所好,依次充好,比拼價格而不是比拼質量,故而導致國內脫模劑市場魚龍混雜。
部分廠家僅關注脫模劑檢驗后的密度、PH值、粘度等,而像乳化穩(wěn)定性,結模特性,原液兌水后的分散性等更為重要的指標反而未受到應有的重視。本文將介紹應該注意脫模劑的哪些數據,并引用由德國提出的對水性脫模劑的檢測方法。
一般試驗中包括測定脫模劑的形態(tài)、干燥時間、比重、PH值、用量、粘度等。形態(tài)是指脫模劑的外觀形態(tài),如白色乳液或者淺灰色乳濁液。干燥時間為將脫模劑噴涂或刷涂在模板上,形成隔離膜所需的時間。因為試驗脫模劑為非油性脫模劑,所以一般在形成薄膜后才能起到隔離作用,因此試驗所得參數對混凝土的生產工藝起重大作用。用量指標即單位面積的模板所需要噴涂脫模劑的量。粘度指標間接的表明脫模劑在使用時噴刷的難易程度和粘附力。
非油性脫模劑往往都是采用乳化、皂化等方法制得。如果生產時控制不當或配方不合理,分層現象極容易產生。奧地利是將原液以1:5、1:10、和1:100的比例稀釋,并放置24小時后不分層即為合格。而在聯邦德國,原液和稀釋液放置幾天不分層為合格,如果分層則產品不穩(wěn)定。即便脫模劑在容器中可以通過攪拌的方式防止分層,但是在實際施工時,不是全部工人會去攪拌,因此攪拌無法成為試驗變量之一。
為檢驗脫模劑對模板的粘附性,首先將脫模劑噴涂于模板上觀察粘附情況。若在表面不平整的水平模板上流失至低處,則涂抹后混凝土外觀質量會不合格,更不能用于豎直模板上。若有小部分或根本不流失,則該脫模劑能應用于水平模板和豎直模板的脫模施工。
測試脫模劑粘附力的強弱采用沖洗試驗。首先將脫模劑均勻涂刷在模板上,待脫模劑干燥后,用水輕沖幾分鐘,觀察沖洗情況。在同一模板和同一型號脫模劑下,脫模劑被沖掉越多,則質量越差,反之則質量越好。
選用脫模劑噴涂試用模塊,然后成型水泥混凝土試塊,最后養(yǎng)護一天拆模。在不重復涂刷脫模劑的情況下,重復上述步驟,直至試模需要清理時,記錄混凝土試塊成型的總次。
測定脫模劑對混凝土抗凍融性有無影響。凍融后是否由于脫模的原因,混凝土表面產生剝落和破壞。